恢復重建階段(1983年—1993年)。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,為適應改革開放的需要,我國于1980年開始重建注冊會計師制度。1983年11月,我省首家會計師事務所-河北省會計咨詢服務公司(1987年更名為河北會計師事務所)成立。之后,一些主管廳局和市縣也開始著手建立會計師事務所。1986年7月,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條例》頒布。1988年10月,河北省注冊會計師協會成立。1993年12月20日,經省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批準,設立省注協秘書處,我省注冊會計師行業開始進入自我管理新階段。
鞏固提高階段(1994年—1996年)。1994年1月1日,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》實施。 1994年至1996年間,財政部、省財政廳,中注協、省注協先后制發了一系列配套規章,在建所審批、執業、內部核算等方面對注冊會計師、會計師事務所進行了規范與約束。特別是第一、二批《中國注冊會計師獨立審計準則》的出臺,進一步規范和提高了注冊會計師的執業質量和執業水平。與恢復重建初期相比,這一時期事務所的經濟實力和抗風險能力都有了明顯提高,會計師事務所發展成為我省經濟生活中一支不容忽視的生力軍。
規范發展階段(1997年至今)。為統一會計市場的管理, 1996年12月,河北省注冊會計師協會、河北省注冊審計師協會實現聯合。1999年5月,在石家莊召開的河北省注冊會計師代表大會,標志著我省社會審計工作實質上的統一歸口管理。2000年6月,省注協與省資產評估協會聯合。到1999年11月,全省會計師事務所全部完成脫鉤改制工作。由此,一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事務所管理新體制宣告誕生,我省注冊會計師行業進入了規范發展的新階段。
- 發表評論
- 我要糾錯